要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,我们需要回顾历史。
量化宽松的开始
美联储在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时,从根本上改变了其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。当时,世界正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,美联储介入以防止美国金融体系崩溃。
他们最初使用了最有效的工具,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400个基点,降至接近于零。但由于严重的流动性危机,美联储需要采取更多措施。
美联储随后转向了一种非常规工具。美联储利用公开市场操作,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资产购买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化宽松政策,试图刺激经济并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。其结果是其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。
这些都是在经济灾难时期采取的紧急措施。人们预期,危机过后,美联储将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,并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均衡水平。
然而,量化宽松政策却持续存在,并再次被用来抵消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摆。
在使用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工具时,美联储承担了一系列风险,其成本如今已初现端倪。
美联储的量化政策导致了今天的住房负担能力危机
美联储在疫情期间的量化干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,助长了今天的房地产泡沫。
当美联储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摆时,其量化宽松政策将利率推至历史低点。2020年第二季度,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一度跌破1.0%。
美联储的政策也影响了抵押贷款市场,抵押贷款利率也跌至历史低点。
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疫情前的5.0%高位跌至2021年底的2.67%的历史低位。
住房是美国经济中对利率最为敏感的部分,房地产市场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提振。抵押贷款利率的下降刺激了购房需求,现房销售激增。
在疫情爆发前的五年里,美国房屋年均销量为530万套,而到2021年,这一数字增长了23%,达到650万套。
需求的增长也导致房价飙升。疫情前的房屋中位价从32万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44万美元。
需求超过供应,导致房屋报价众多,有些甚至没有看房。
出乎意料的是,由于抵押贷款利率下降,购房者实际上可以出更高的价钱买房,但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反而降低了购房成本。这导致了房价泡沫。
当美联储在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量化紧缩政策以应对通胀上升时,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发生了逆转。抵押贷款利率开始攀升,突然之间,房价变得难以承受。
在典型的购房过程中,购房者需要支付20%的首付,剩余的80%则需要抵押贷款。这是一种杠杆交易。当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时,杠杆作用对购房者有利,但当抵押贷款利率上升时,杠杆作用就对他们不利了。突然之间,潜在的购房者再也负担不起6-7%的抵押贷款利率了。
现房销售量暴跌逾40%,至380万套。
通常情况下,当需求下降时,价格也会下降,但这并没有发生。
历史上,房价相当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5倍。然而,如今房价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率却达到了7.2的历史最高水平。这一比率在2006-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时期才达到6.8,而这场泡沫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。
这是由美联储引发的困境造成的:房主被3%的抵押贷款利率牢牢锁定。以目前的抵押贷款利率,他们根本买不起现在的房子,更别提换房了。他们陷入了困境。
想买房的人买不起房,想卖房的人也找不到买家。
如今的住房负担能力指数低于100,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抵押贷款利率超过10%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。
量化宽松政策最终是如何搞垮美联储
美联储面临运营亏损的风险,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,美联储一改以往只购买短期国债的做法,转而购买长期国债,并首次购买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。
美联储购买的固定利率长期证券的资金来源于短期负债(主要是银行准备金,以及后来的逆回购协议)。美联储开始对这些负债支付浮动利率。
购买以浮动利率负债为资金来源的固定利率证券,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出现资产/负债错配。这种错配的风险在于,当短期利率上升时,负债成本开始超过资产收益,从而造成运营亏损。果然,事实就是如此。
人们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担忧始终在于,巨额流动性注入会导致通胀。当美联储开始应对2022年第一季度出现的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飙升时,他们启动了政策正常化计划。
政策正常化包含两个要素。首先是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,其次是收回通过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而增加的流动性。具体做法是允许到期证券以每月950亿美元的上限进行流动性缩减。这通常被称为量化紧缩。
到2022年第四季度,当联邦基金利率攀升至3.0%以上时,美联储的利息支出开始超过利息收入,美联储开始亏损。这些运营亏损持续至今,美联储已经连续10个季度亏损。
这些是已实现的运营亏损。
季度亏损在2024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,为-308亿美元。此后,亏损额下降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-145亿美元。由于美联储通过量化紧缩政策减少了资产负债错配,损失有所改善。此外,美联储在2024年第四季度将短期利率下调了100个基点,从而缩小了负净息差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